第五百九十一章 新的研究生专业(1 / 2)

江南省,省城第一大学。

作为江南省唯一一所985/211大学,省城第一大学别说在全国范围内了,哪怕是在江南省内,也属于是一般般的水准。

要知道,省城第一大学2014年之前不过是一所211大学,连985都不是。

作为江南省省城第一大学、江南省第一大学,只有一个211的资历属实是给江南省人民丢脸,给全国人民丢脸。

但没办法,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混到一个211已经很不错了。

省城第一大学也一直在申请,但始终没通过。

直到2014年,可控核聚变诞生,赵默一举封神,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第一科学家,江南省省城第一大学才被正式抬入了985行列,国家认可了。

物理专业、数学专业,是省城第一大学这些年重点扶持的专业。

2015届的黄子轩是省城第一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江南省省城人,他本来是想考五道口的,那里有他崇拜的偶像、神人,再不济也得考个燕大吧?

可惜,学习成绩没达标,他只好“屈就”来到了省城第一大学。

对于省内的学子,特别是省城的人,省城第一大学是有特殊照顾的,分数比外省的要低不少。

明年他就要读大四了,要准备即将到来的毕业,到底是直接毕业走上社会去找工作,还是继续读书,读研读博,是需要认真考虑下的。

这天,黄子轩和家人、老师都聊了许久,大概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继续读书,至少要是個研究生学历。

每年几千万的大学生毕业,再加上这些年不断的扩招,社会上已经挤满了大学生了。研究生、博士生也是一抓一大把,单位也好、企业也罢,招聘的条件是一降再降。

不是单位、企业太黑心了,要降低福利待遇,而是太人多了,太卷了,你不干别人干,资源就这样在竞争中变得越来越稀缺。

所有人都在哀叹着就业环境,哀叹着生活压力,都在喊着躺平,拒绝内卷,但落到实际上,大家还是继续卷。

谁真的不卷了,要么是家里有矿,要么是看开了,要么就是被忽悠瘸了。

这些都是属于极少数的,99%都是继续!

黄子轩是嘴上说着要拒绝内卷,但实际上依旧努力学习的人。

“嗯嗯,好的,我知道了~”

结束和家里人的通话,黄子轩挂断了电话,然后回了寝室。

寝室里,另外三个舍友都在,无一例外的都坐在电脑前学习,主打一个继续卷。

“哥几个,选好未来方向没?”

黄子轩定下了自己接下来的方向,心情很是不错,一回来后立即询问三人道。

“还没想好,应该会考公吧?”

一人不确定的说道。

另一人随口回答道:“读博吧。”

第三人毫不在意的说道:“我到了那边再说吧,反正我爸说了,不管我在外面混成啥样,过了三十岁就要回去接手家里的生意。”

“靠!”

包括黄子轩在内,三人都齐刷刷的给了他一根中指示意。

听听,这叫人话吗?

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这是恶贯满盈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读博的话,继续我们现在的物理专业吗?”

决定读博的那人随后问黄子轩道。

黄子轩怔了一下,回答道:“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哎~”

说完,下意识问对方道:“黄毅,你呢?”

“是啊,继续肝核物理。”

黄毅依旧是不假思索的回答了他。

黄子轩好奇问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黄毅这时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骂道:“你是不是傻?我们当初之所以学核物理专业,不就是因为世界上第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在我们省城吗?学成之后肯定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啊,说不定等我们出去了,还能追上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的尾巴,或者搞核聚变发动机,在历史上留下我们的名号。”

这话让黄子轩反应了过来,的确是啊。

犹记得2014年,他还在读高三,当可控核聚变在江南省省城完成,发出世界上第一束可控核聚变电,他就萌生了以后要从事核聚变相关的研究工作。

省城第一大学当年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开建的时候就贡献了力量,把当时所有核物理专业的教师、学生都派了去支援建设和研究,做到了倾巢而出。收获自然也是满满的,第一大学的核物理专业学术水平得到了急剧提升,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为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极大声誉的专业,这些年更是成为了王牌专业!

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都是国内和核工业有关企业的首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