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1 / 2)

世子无敌 以礼河畔 1058 字 1个月前

赵韵静静的沉思了一会,忽然强撑着身子坐了起来。

无名见状,赶紧将枕头枕在床头,扶着赵韵靠起来。

赵韵坐直身体,看着脸色阴沉的杜渊,低声问道:“世家敢对我动手,是不是也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和北元达成了协议?”

杜渊沉吟道:“说不准,或许,就连山海关守军里,都有他们的人手。”

“里应外合么?”

赵韵自语一句,看着一旁的无名,吩咐道:“把影子卫撤回来,让影一带着人手彻查山海关,杜绝山海关被自己人打开城门的可能性。”

无名恭声回道:“属下方才已经让影子卫回援。”

“嗯~”

赵韵嗯了一声,看着杜渊,问道:“大兄,你以为,内部的敌人,应该如何应对,能否利用舆论?”

“很难。”

赵韵的话音刚落,杜渊便立即摇头道:“世家势大,许多时候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他们千百年来的经营出来的声望,已经不是一两句流言蜚语能够撼动的,除非能够找到他们私通元人的证据,否则,很难。”

闻言,赵韵忍不住皱起眉头。

“现在姑父已经被朝廷定性为叛逆,被朝廷的大军围困在甘州无法动弹。”

杜渊沉吟一瞬,继续说道:“世家以前会忌惮姑父麾下的镇北军,但现在嘛,你大概率只能吃下这个暗亏。”

这话一出,赵韵的眉头顿时皱成了川字形。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杜渊此言,有理。

世家门阀不同于那些江湖门派。

他们虽然忌惮赵庸,但还不至于害怕。

毕竟,世家门阀只是没有封号。

真要论起软实力,他们还真不一定就比镇北王一脉要差。

甚至,还要更强。

迎上赵韵不甘的眼神,杜渊不由得唏嘘道:“本以为太祖皇帝推出科举制度,能够稍微打击一下世家门阀在民间的声望,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再给世家门阀吸纳人才多增加一条道路罢了。”

听见杜渊的感慨,赵韵不由得抿了抿嘴唇。

他忽然想起了宋澜,以及宋澜身后的凉州红云山庄。

凉州宋氏,已经算是江湖门派之中的翘楚。

但想要突破世家门阀的封锁,依旧需要用全族之人的性命做筹码,才能送一个改名换姓族中子弟直上青云。

由此可见,世家之害,甚于外敌多矣。

思绪闪过,赵韵低声道:“光是科举,没用的,还需要成本低廉的书籍,还需要愿意指导寒门子弟读书的鸿儒,更重要的是,要想法子提升社会生产力,让百姓的子弟,都有钱有时间去读得起书,光是一条科举之路,独木难支。”

这话一出,杜渊脸上顿时露出一抹苦笑。

他摇摇头,有些意兴阑珊道:“书籍都在世家门阀手中,博学鸿儒也尽是出自世家门阀,你说的这些事情,太难了,至少有生之年,我看不见希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赵韵长叹口气,脸色不由得有些阴郁。

他说的这些事情,每一件,都不比造反的难度要低。

尤其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一项,几乎不可能在农业社会实现。

农业社会的性质,就已经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永远被捆绑在土地上,包括这些人的祖祖辈辈和子子孙孙,其结果都已经注定。

所以,赵韵说的这些事情,短时间内注定无法达成。

哪怕他是穿越者,哪怕他能拿出成本低廉的造纸术,哪怕他能拿出巧夺天工的活字印刷术,哪怕这几年他在西北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教育基金,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寒门人才。

但还是那句话,社会生产力跟不上,他做再多,永远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他前世的记忆之中,有一个叫做大宋的王朝。

那个王朝已经没有了世家门阀的桎梏,而是真正将科举做到了极致。

什么童生试,什么乡试,府试,殿试,乃至于分层阅卷,糊名制

这些针对寻常读书人的取才方式和后续的晋升通道,已经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完善。

但最后的结果。

就是一个叫做士大夫的群体,取代了世家门阀。

而士大夫这个群体,比起世家门阀,更不要脸,更没有底线。

赵韵不会去想打破阶级壁垒这种天方夜谭的事情,毕竟他就是这个世界最高的阶层。

但他也绝不希望,以后他创建的王朝,依旧在走旧王朝的老路。

见赵韵脸色不好看,杜渊不由得晒然一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赵韵自然而然的接过了这句话的后半句。

“呵呵~”

杜渊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