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该报恩了(1 / 2)

“三山关总兵尤琼常年和金军战斗,战果颇丰,有他在,金族的大军进不了关内。”

夏尚对三山关总兵尤琼很有信心。

在他心里,尤琼就是大夏的战神,有他把守着三山关,金军就很难进入关内。

只是尤琼手下的兵马太少了,为了万无一失,所以必须要跟金军议和。

“可金军有二十万之众,尤琼麾下只有三万关宁军。”

“如果金军得知勤王大军全部南下平叛,京城守备空虚,必定全力进攻三山关。”

“一旦三山关失守,金军的铁骑不到一日就可抵达京城。”

“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张凤易继续质问。

“为了以防万一,臣斗胆向陛下提出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夏尚见张凤易终于问到点子上了,于是双手作揖,一脸严肃地朝夏检跪下进言。

“皇弟请讲。”

夏检也知道夏尚要步入正题了。

“大夏如今进入了危急存亡之际,为保我大夏江山千秋万代,请陛下恩准,派臣出关和金军议和。”

夏尚也知道这话说出来,必定会遭受到满朝文武的猛烈攻击,所以他故意装出了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表情,眼泪也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什么?!”

“跟金军议和?!”

“陛下,万万不可!”

“这可是违背太祖皇帝的祖训!”

“我大夏怎么可能和北方蛮夷议和?”

果然,夏尚话音刚落,朝堂上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反对之声。

“诸位大人,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如果不这么做,大夏迟早会灭亡!”

“如果大夏都亡了,那祖训有什么用?”

“而且跟金军议和只是缓兵之计,等我们消灭南方的叛军,休养几年,等到兵强马壮之后,还可以把今天失去的再从金军手里夺回来嘛!”

夏尚大声地跟朝堂上反驳的大臣们解释议和这件事。

但以张凤易为首的主战派还是不同意。

“祖宗之法不可违背!”

“我大夏乃天朝上国,如果对金族这么一个小小的北方蛮夷主动示弱议和,传出去,大夏的脸面何在?”

“张尚书,那你还有什么比皇弟更好的办法吗?”

夏检突然板着脸质问起张凤易。

刚刚还义愤填膺的大臣们看到夏检的表情,还有他说的话,心里顿时明白了夏尚为何敢说出这话。

张凤易能做到兵部尚书的位置,自然也是通晓人情世故的,他也明白了皇帝想议和。

于是他低下头,朝夏检作揖道:“请陛下恕罪,臣刚刚有些激动了。”

“其实仔细想来,福王世子的主意其实很可行。”

“自古以来都是攘外必先安内嘛,臣赞同福王世子的议和的主意。”

夏检见张凤易服软了,又看向了一旁的侯若谷。

“侯尚书,你呢?”

“臣也赞同福王世子的主意。”

侯若谷朝夏检恭敬地说道。

“其他人有反对的吗?”

夏检又昂起头问现场其他大臣。

先前还议论纷纷,义愤填膺的大臣们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皇弟的主意,那就这样办。”

夏检见没人反对了,赶紧对夏尚下旨。

“夏尚听命,朕封你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与金国的议和之事。”

“臣遵旨。”

夏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跪下来接旨,低头的时候,脸上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他可是近百年来第一个担任钦差的皇室宗亲。

汉昌城。

夏峰已经跟李秀混熟了,李秀带着夏峰在军营里瞎溜达。

李秀这个人大大咧咧的,没有什么城府,喜形于色,什么都跟夏峰讲。

夏峰也趁机从他那里了解不少关于大西军内部的一些消息,比如李成和张忠的矛盾。

不过在李秀的眼里,李成和张忠的矛盾暂时还属于大西军内部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

但夏峰却觉得李成和张忠迟早要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李将军,那边是什么地方?”

“为何戒备如此森严?”

夏峰跟着李秀溜达到大营东南角,突然发现有几座大帐外面站满了头裹黄巾的士兵。

他们对每个过往的陌生人都投来警惕的目光。

这引起了夏峰的好奇。

“这里是我们关押朝廷被俘将领的地方。”

“里面关押的都是百户以上的将领,他们骨头也挺硬的,无论怎么对他们用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