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江湖恩怨 100章互融互通(2 / 3)

凶宅诡闻录 华夫子 2157 字 1个月前

,行自己来尝鲜之事。和所有男人一个出息,有了新人忘旧人。因此,现在的周德强,对王德芳是没任何兴趣。

直到现在,和周德强的关系,随着周德强对她逐渐冷淡,而断断续续的自然疏远。

但周德强还是承认她为蜂门买卖大弟子,没有因为王德芳自立门户而将她逐出师门......

至于王德芳的生存之道,当然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

她不以貌取人,做生意人只认钱财,不以相貌和外表取悦与人。甭管你是瘫瘸瞎癞,偷吃扒拿,赶大车挑大粪,佣人管家师爷,还是酸文达理的账房先生,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亦或是官爷随从,当兵的吃皇粮等等,等等。

只要手里有银子,王德芳尽其所能的为她们挑来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姑娘。

不过,低头收银子,还是要抬头看来人。

要看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对象,看眼珠子说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阿谀奉承,是做生意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耍口毽子(江湖话:磨嘴皮子),王德芳从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尽管周德强的几年加满,现如今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一招,在王德芳这里运用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如果是官爷,那当然楼上雅座伺候着。

这一点眼头见识没有,王德芳还叫什么老江湖。识人,理事,乖巧,听话,是王德芳对自己定下的规矩。要想屹立于众人之上,必须从装孙子做起。这是周德强对王德芳初开始收她为徒弟时候的谆谆告诫。

做不好别人的孙子,那你就别想着去做他人的太爷。

不愧为老江湖,周德强在夷陵镇带的徒子徒孙有上百人。王德芳他们家的头牌妓女昴宿英,人称外号“一朝仙”,就是周德强的第一代女弟子。现在,在王德芳的鱼市口大妓院担任老管家。林浩诸的老管家余列中,即和王德芳、昴宿英是同门师姐妹,同为周德强蜂门买卖大弟子。

马书奎第一次和孙雨晴激战,被俘的小黑皮余伟钧,即余列中的儿子。

我这么介绍大家心里有数了吧?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古人说的顺口溜不是空穴来风。

孙明源他们家的后人,都是官场政界从政。林浩诸的先人,即生意场上的大资本,而孙雨权则是开的大当铺,大银行。官匪两条道,各有各的揽财手段。只是,匪还是匪,江湖还是江湖,官僚还是官僚。

尽管他们揽才手段雷同,但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都说官匪是一家,指的是他们都为揽才而使出若干手段祸害乡邻、同道、挚友。

谈人生格局,这两种人永远走不到一起。

要说揽才,他们还真的没什么区别。但要说统治和控制人类的手段,莫过于官僚资本。江湖人,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捧呵哄诱惯,吓诈威逼啜。而王侯将相侧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古人云,人生是步棋,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用人看出生,做事看结果。

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大至出自底层社会。而不是王侯将相,江湖义士。

卑鄙龌龊之人,百分百来自统治者和官僚资本。算计,比不上人中龙凤;斗恶,比不上绿林响马;算计,比不上笑傲江湖;善良,永远属于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特有的品质。所以,老祖宗对人上人早就定下特别要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傍晚,摘星楼,一楼大客厅,纵横八张大方桌。

按照每张桌八个人计算,八八六十四桌。也就是说,除了楼上包厢雅座之外,大客厅至少是六十四个人。不要问,在这六十四个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江湖撇得清关系。要说远离江湖门道之规矩的,莫过于王德芳的鱼市口大妓院,还有其他两个弟弟开的赌场、大烟馆。

因为,他们属于第三代江湖人的弟子。

不像秦世勇,得到他爹爹秦昊的江湖燕门的真传。

王德芳兄弟姐妹四个,除了得到周德强加满之外,大多数是自己离开周德强的束缚之后,自力更生的结果。至于王德鑫和王德明在夷陵镇打下一片天,那可都是姐姐王德芳,用自己的本能换得金银珠宝,为王家大院在夷陵镇重见天日,而不懈努力的效果。

摘星楼,外边看上去有四层木楼。

一二三层,为营业场所。四楼,是周德强及家人居住地方。门面有六间相连,官员街最大的一座门市,还数不上他们家。前有官员街,后有大码头的民国时期的华东银行,在这里是最大门面,即是孙雨权管辖的范围。但人气和排场,要数周德强的摘星楼。

因为是饭店,且是夷陵镇唯一一家上档次的饭店。

加之有本地官员来喝花酒的明来暗去,江湖同道来捧场的三五成群,四五一档,摘星楼就是这么被捧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