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江湖恩怨 90章亲上加亲(2 / 3)

凶宅诡闻录 华夫子 2421 字 1个月前

比如说,和做生意打招呼,一定要说日进斗金,恭喜发财;和做官人打交道,必须得说:祝你步步高升,高朋满座;和文人书生接触,你得懂得迎合对方的身份的祝贺词,比如:祝你笔下生辉,入木三分;祝你出口成章,过目不忘......

小丫鬟和夫人打交道,那可得具有一定性的看家本领。

小菊,每天都在默念孙雨荟太太身心安康,自然,孙雨荟对她关怀备至。虽然不像是母女,但仅次于母女。孙雨荟未能生出两个女儿,对小菊,当作自己的第三个女儿。那算是要求严格,但该心疼的地方,孙雨荟从不吝啬自己对小菊的体贴。

“是,老爷太太,我这就去叫老管家!”小菊应声而去。

她双手背对着手背搭在自己右膝盖上,微微地蹲下身,给林浩诸和孙雨荟一个鞠躬礼,徐徐走出大客厅外边,朝着老管家的算账的公案室走过去。那是一处不在大客厅之内,但在林家大院之内的一排房子之内。老管家的宿舍,就在这一排房子的第一间。

“疙瘩,疙瘩”打算盘的声音,大老远就能听见。

不要问,肯定是老管家在敲算盘算账。

他每天除了安排林家大院所以佣人干活的事务之外,每天需要消耗粮食多少,买菜及其他生活日用品花去几块大洋,都得有一本流水账。当然,也包括孙家大院的银号,酱油坊进料和出货收支情况的记录,又一丁点误差,那都得算在老管家头上。

正常情况下,是收支平衡!

那么,为什么过去人总喜欢雇佣管家呢?

有的人家雇佣老管家;有的人家雇佣账房先生;也有人家雇佣师爷。难道离开这些外人,自己一家人当真就不能活吗?倒不是能活不能活的问题,过去人家富家子弟读书的都很少,何况是平民百姓人家。能读得起书的,寥寥无几。

过去的读书形式,可不是学校,而是将先生请回家,吃住在自己家里,还要每年给先生几百两文银。大清国有了私塾,才有了四五个,十个八个富家子弟聚集在一起,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等。穷人家的孩子,连门槛都进不了,还谈得上什么读书识字。

过去人,读书识字的不多。

但大财主,不一定都是读书人。扁担长一字不认识的人,他能买个县官作威作福,你说那怎么办?怎么办?呵呵,雇佣师爷呗。于是,师爷职称风靡华夏大地,那些有识之士,见到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能做官,且,做得不比自己差,索性也跟着模仿。

绍兴师爷,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时兴。

成为众所周知的,代表着一个地方特色的文化职称。

在为官者家庭里,替当官的人办事,作文稿,那叫个师爷。

在土豪劣绅、大地主家里掌握收入支出流水账目的人,被称之为管家。

其实,管家和师爷干的事同样的活,只是在不同身份人的家里干活罢了。和土豪劣绅相提并论,官场人家多有尴尬。为了恬面,也为了显示权贵的实力与众不同,官场上便有人将师爷和管家区别对待。

林浩诸他们家的老管家,姓俞,叫余列中。

和孙雨晴他们家的二黑皮同姓,二黑皮大名叫余伟钧。老管家头发花白,五十出头。喜欢穿一身灰色、拖到脚面的大布褂,两条大腿边,留有两条开缝。余列中一只手提着大布褂,一只手拎着形影不离的算盘,亟急而来。

“回秦老爷和大太太,老管家余列中恭候待命。有什么事,您二位尽管吩咐!”

管家来了,孙雨荟知趣的假装离开。

大客厅,只有老管家和林浩诸两个人。

过去人谈正事,闲杂人等一律不许在堂前旁听。再说了,也没有人敢打听主子家里的事。甭管大小,自己生活在大户人家,也就是伴君如伴虎,本身即一种危险职业。对了,没你的份;错了,什么事都赖着你。

无论是管家、师爷、还是丫鬟、佣人等等,属于那种只要端奶奶饭碗,你就得服从奶奶管的受气职业。

正常情况下,只要林浩诸和老管家两个人在场,包括孙雨荟在内的所有人等,不用说,也不用林浩诸打出要他们走的手势,大家相继静悄悄地离开。尽管如此,林浩诸还是附下身,对余列中交代一番。看到的人只见得余列中连连点头,但不知其中林浩诸和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除非,小菊能从两个人的口型中,猜出其中一些奥妙。

小菊是个细心的丫鬟,她能从对方跟自己平时说话的口型中得到启发。

那都是孙雨荟逼出来的结果,有的时候,孙雨荟和二太太在一起,想跟小菊说些悄悄话,唯恐对方见着。所以,她经常给小菊打手势,配上哑语,小菊初开始有些猜不透。不过,孙雨荟用久了这种习惯,小菊便习惯性将识别对方口型,作为自己的一种技能。

这不,林浩诸和余列中两个人的私底下沟通,被小菊识破。

只是,小菊不敢将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