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分粮后续结识知青(1 / 2)

就这样,三道沟村这些人齐心协力,折腾了半宿,终于将八万斤粮食都入了粮仓。

老支书年纪大了,先回去休息了。

张胜利两眼熬的通红,把这支临时组建的运粮队留到院子。

这些小伙子大部分都是村里民兵治安队的,也都有些规矩,静静的站到院里瞅着大队长,等他发话。

张胜利叮嘱众人,回去以后,不能往外说粮食具体数量,嘴巴都严实点。

他让民兵治安队的副队长刘嘎子负责,平时多敲打着点这队人。

刘嘎子大名刘旺,二十一岁,是会计刘新江的大儿子,也是个精明人儿,立刻跟大队长连连保证。

王奎安排了四个人在粮仓值岗,其他人就都先回去了。

现在这情况,远近村屯都缺粮,张胜利给村干部开小会时,特意嘱咐过王奎,他的责任也很重啊!

谁能知道缺粮严重的地方,会不会有人听着风声,到三道沟来偷、抢,或者闹事?

反正也是农闲猫冬的时期,最近这些日子,多组织人加紧巡逻吧。

虽然谁心里都知道,三道沟有粮食的风声,肯定是会传出去的,毕竟很多外面嫁进来的媳妇,能不惦记娘家,能保证不说出去?

但早些天、晚些天传出去不一样,具体多少数量以后让人知晓,也不一样,还是要多注意细节,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是大家需要做的努力。

就比方明天开始分粮,那也得是有步骤的,不能让村里人知道,咱村究竟弄来多少粮食,每一户都把自家捂紧了。

这就需要村干部领着这些相对最可靠的民兵,把事情给执行好了。

张胜利再加上他那心肝疙瘩三儿子有勇有谋,老支书徐凤民经验丰富、看事情深远,会记刘新江精明能干,跟他俩也一条心,所以这些事都比较顺利的进行着。

分粮食这天下午,正好玉芳领着小凤去连晓敏家找地瓜玩儿,于是连晓敏让她帮忙在家看着几个小的,自己去领粮。

李家有李向海去,也用不上玉芳,她就帮晓敏看家。

自从大哥和娘都回家了,玉芳也没那么紧盯着照顾嫂子了,不时的就带着小凤儿出来玩。

连晓敏买的粮食不多,交钱订了200斤高粱,100斤地瓜,她心里说话儿:我这等于另一种“回购”自己卖出去的,又自己给购了回来。

她也没着急,都是分拨去,自己家排在下午。

等到连晓敏拉着地排车到了大队部外面,一看,前面有三份儿人在等,郑老五家和木匠薛大爷家,都各出了两三人等在那,旁边放着各家的地排车。

知青院来了五个男知青,也在那等着领粮,没带家伙式,应该是要借村里的地排车运回去。

她只认识男知青其中两人,一个是点儿长宋朝阳,这人二十四、五岁,长得挺黑,高高瘦瘦的,看起来挺忠厚的样子,平时总在村里走动,所以大家都认识他。

另一个是李闯,十七八岁的样子,身上穿着件半新的军大衣,身高有一米七五不到,他正搂着宋朝阳的肩膀,在院门口大树旁,边等边唠嗑呢。

连晓敏家的院子上回忘了插院门,一不留神就让地瓜给跑出去了。

后来,被知青院的李闯给送回来了,说见过这小狗,知道是山脚这家养的。

连晓敏感谢了对方几句,顺便唠了一会儿嗑,得知了李闯今年刚下乡分到三道沟。

她觉得这人挺爱说话的,一问家乡,说是从沪市来,性格没想到是格外爽朗,讲话还挺逗乐,刚来村里几个月就整得满口东北大碴子味儿。

连晓敏自动站到后边等着,她也带了地排车,搁到一边。

这几拨领粮食的,都是跟她家离得近的,被分到下午时间段来。

一瞅见她,外向的李闯果然立即松开薅着的宋朝阳,过来打招呼了,“晓敏,你咋一个银来了尼?需要哥帮你拉车不?”

连晓敏立刻被他嘴里出溜的东北话给逗笑了,捂着嘴一边笑一边说:“李闯大哥,不用了,我劲大,能拉动,你们知青院人数多,粮也不老少吧,顾着你们的就行。”

“嗯呐,我们五个打扑克输了,就让我们来干活了。”李闯说着,又热情的给连晓敏介绍了另外几个知青。

“晓敏,我给你介绍一下哈,咱们都在靠近山脚,离得也不远,都是邻居。这个大脑袋的叫李卫东,那边儿那个戴眼镜的二愣子叫于雷,还有这个、这比我个头儿还猛一大块的银,叫树杆子,不,叫林有树”他一边比划着,一边介绍。

大个子林有树二十出头,头发微长,从额头梳了个偏分,但挺服帖的,跟李闯那个刷子一样的短寸头不同。

他棉袄里露出灰色衬衫领儿,也很立整,瞅着是个干净人。

林有树瞪了一眼李闯,说:“我削你啊”,然后两步走过来客气的和连晓敏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