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六章 大势所趋(1 / 2)

父可敌国 三戒大师 1076 字 1个月前

被明军伤害最重的兀良哈三部尚且如此,其余部落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观童的招揽,那叫一个久旱逢甘霖,积极又主动,没有一个不答应的。

什么叫大势所趋?这就叫大势所趋。

观童就这样一路招降下去,没几天功夫已经把三分之一的部落,都拉到大明那边去了。

那些归顺的部落,也纷纷拔营装车,赶着牛羊离开庆云山。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早传到老营中…

“父王,赶紧拦住他们啊,不然人都要跑光了!”察罕急赤白赖道。

“怎么拦?”纳哈出依然半死不活道:“人家都决定投降明军了,还会听我这个元朝太尉的吗?”

“派兵啊!”察罕说完也觉得自己不靠谱,各部落的驻地这么分散,他们手里那么点兵,根本拦不住。

“那至少赶快把观童那个祸害杀了吧?”他便改口道:“当初我就说不能放他走,父王却不听,这下可好,被反噬了吧?”

“…”纳哈出却摇摇头道:“你真觉得这么多人投降,是观童的本事?错了,是看我这条船快沉了,都着急跳船逃生。观童不过是加快了他们逃生的速度。”

“唉…”察罕一屁股坐在胡床上,双手抱头道:“真没办法了吗?”

“没了。”纳哈出颓然摇头道:“现在是大军压境,门户洞开,众叛亲离,损兵折将,成吉思汗再世也救不过来了。这是天不教我有此众矣,没必要硬拦着人家了。”

“那咱们的出路在哪,北上去跟朝廷的军队汇合吗?”察罕问道。

“不去。”纳哈出摇摇头,颓废道:“我老了,也累了,没有去漠北重新开始的勇气了。”

“你要想去,就带着愿意去的去吧。”他看一眼自己的大儿子。

“父王不去我也不去。”察罕摇头道:“听说漠北冬天比东北还冷,还有瓦剌人,我自己可不敢去。”

“呵呵…”纳哈出就知道,习惯了花天酒地的儿子,肯定受不了漠北的蛮荒之苦。

“那就只有投明一条路了。”纳哈出苦笑一声,叹息道:“唉,明明是我先谈的,却让他们抢了先。”

说着他看一眼儿子道:“现在知道逼反了观童,是多么愚蠢的一步了吧?这下可倒好,连个跟明军联络的人都没了。”

“哎。”察罕老实听着,心里却大不以为然,暗道:‘当初你不也在质疑他?’

面上还得老老实实道:“父王要真打定主意归顺,那就赶紧趁早。再晚两天咱们的人都跑光了,人家就更不会把咱放在眼里了。”

“这倒是真的。”纳哈出点点头,皱眉道:“可是观童不在了,怎么跟明军联络?”

“没了他张屠户,还吃不了带毛的猪?”察罕闷声道:“不光观童能说会道,别人也长着嘴,生着腿儿呢。”

顿一下又道:“而且都不用去庆州,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办了。”

“你是说找伏黑山的明军投…归顺?”纳哈出眼前一亮。

“对呀。”察罕点头道:“听说那里的主将是明朝太子的妻舅,这次明军的二把手。跟他投降不丢人吧?”

“当然不丢人。”纳哈出颔首道:“你说的那个人叫蓝玉,是明军少壮派的领军人物。徐达那一代已经老了,未来明军就是他的天下。”

“那肯定得紧紧抱住他的大腿呀!”察罕激动道:“有他罩着,咱们啥也不用愁!”

说着主动请缨道:“儿子这就去一趟伏黑山?”

“嗯。”纳哈出点点头道:“你备一份厚礼,先去打个前站,告诉他们老夫决定归降大明了。然后约个时间,我亲自去拜会一下那位蓝将军。”

“行。”察罕点头应下。

次日中午,蓝玉正在巡视伏黑山防线。这几日每天都有蒙古王公,带领族人由此出关请降,蓝玉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命部下严防死守,以防有人借机发难,夺回伏黑山。

他刚刚惩办了几个偷懒不在岗的军士,便有骑兵来报,说察罕求见。

“哦?把他带来。”蓝玉已经俘虏过纳哈出的大台吉一次,还亲自问过话,对他并不陌生。

当察罕被领上山时,蓝玉便大笑道:“果然是大台吉,怎么刚回去没几天,就想本侯了?”

“在下拜见将军。”察罕赶忙毕恭毕敬的行礼,跟在老营时判若两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下可是十分想念将军。”

“哈哈哈,还想继续吃牢饭吗?可以满足你。”蓝玉还没说话,他身边的常茂先捧腹大笑道。

“不,不想了…”察罕尴尬的摇摇头,觉得这位年轻的公爷真讨厌。

殊不知他俩都是一样的品种——窝里横。

“大台吉所来何事?”蓝玉说着摆摆手,让大外甥一边玩去。

“是这样的。”察罕先奉上一份礼单,然后道明了来意。还不忘强调道:“这是专门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