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迁都异议(1 / 1)

刘氏孤儿上集 公行健 763 字 4个月前

在被南方绵绵细雨笼罩的大殿里,空气异常沉闷。大殿上的皇上以及群臣们被沉默的氛围紧紧缠着,寂静一片。

“众爱卿,我再提醒大家,现在蒙古大军准备南侵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我们是否需要迁都避难了?” 皇上打破了沉静。

大臣们还是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前面大臣的脚后跟。大殿里面仍然是一片寂静。

“皇上,现在迁都会动摇全局,应该将提出此建议的人斩首!” 刘官员打破寂静,慷慨激昂地说。

皇上与站在旁边的大太监都微微一阵,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声巨雷,众大臣都被惊雷吓了一跳,身体微动。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皇上和大太监在惊雷前的异动。

“我也反对迁都。现在前方将士正在全力拼搏,抵抗蒙古大军的攻击。而且,长江北岸的义军在积极骚扰蒙古铁骑的南下,长江南岸的我军也在积极备战,准备击破渡江南下的蒙军。如果我们在这个关键时候迁都,这将打击我军的士气,将全线振动,搞不好,就会全线崩溃了。” 林将军说。

“但是,蒙古大军势力强大,在长江南岸拒敌的兵力实在是太单薄,无法抗拒蒙古大军。” 皇帝非常忧虑地说。

“皇上请放心,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抵抗住蒙古大军未来的渡江南下的。我们现在确实不适宜迁都。” 侯官员说道。

“各位爱卿有何见解?” 皇帝问大殿里的其他官员。

大家议论纷纷,但没有人支持现在就迁都的提议。

“好吧,既然众爱卿对现在迁都有异议,那就以后再议吧。” 大殿上的皇帝抑郁地说。

“退朝!” 大太监尖声大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大臣跪下高喊。

皇帝在大太监的护送下,离开了大殿。各位大臣也陆续离开大殿。

“皇上看见了吧,刘官员一个提议,很多大臣就附议,他们完全不为皇上着想,完全不顾皇上的安危。现在的都城离开长江南岸这样近,如果皇上不南迁到福建去,如果蒙古大军这一次渡江南下击破朝廷江防军的防线,这不是要置皇上与万分危难之中吗?” 在皇帝退到后殿后,大太监轻声说道。

“这些大臣太可恶,太不顾及朕的安危了,可恶。” 皇上愤愤地说。

“在我看来,刘官员已经结党营私,对皇上和朝廷不忠了。” 大太监轻声说道。

“结党营私,背叛朕和朝廷,这个指责的罪名很大了,不可乱说。” 皇上沉思了一阵后,说道。

“皇上仔细想想,今天在早朝上,皇上还只是提出了迁都设想,没有具体内容,刘官员就不顾一切地跳出来反对,然后林将军和侯官员也不加细想地跳出来附和刘官员。这一切都显示了刘官员有结党营私的嫌疑,林将军和侯官员也是与他一党的。” 大太监还是轻声地说道。

“林将军和侯官员对朕的忠心还是可靠的。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刘官员总是与朕的提议作对,不知有何意图?” 皇上慢慢地说。

“根据我的探报,最近有一些人经常去刘官员家聚会,图谋不轨啊。” 大太监轻声说道。

“真的有此事?你还要继续探明情况。” 皇帝对大太监下达了具体指示。

“我一定不负皇恩,全力探明此事。” 大太监急忙跪下表明。

站在旁边的太子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但又不愿意当着大太监的面驳斥他,只好干着急。

回到自己的宫殿,太子召集自己的心腹近臣说出了今天在皇上身边发生的事情。

“现在皇上深信大太监,而朝廷又是太监当道,真的是天朝的不幸。” 近臣胡官员说。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如果大太监不断地进谗言,刘官员就会有大祸了。” 近臣江官员说。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可以避免大太监过分干政呢?” 太子着急地问。

“大太监时刻都在皇上身边,太子很难当面进言提醒太监干政的弊端。但太子可以上一个折子给当今皇上,将你的担忧告诉皇上,避免朝廷出现大乱。” 近臣胡官员建议道。

“这是一个好主意,太子可以这样上折子给当今皇上,避开大太监的监视。” 近臣江官员也同意道。

在近臣胡官员和近臣江官员共同参与下,太子连夜给皇帝上了一个折子,提醒太监过分干政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