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窦静的请求(2 / 3)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074 字 2023-03-12

售,从而泽披天下。

窦司农或可成我大唐之贾思勰!”

“当不得,当不得!”窦静听到了李泰这般的夸赞倒是笑眯眯了起来。

对一生廉洁的窦静来说,如果自己真能够留下一本与《齐民要术》媲美的农家著作,那可就真赢得生前身后名了。

一时间,窦静感觉自己好像除了帮助朝廷干活,又找到了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窦静看着李泰更顺眼几分,留着李泰吃了午饭才让李泰离开。

李泰成功还了这一笔粮食,却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哪怕是借来的东西也算是自己的资产,所以老赖才能活得滋润。

但这世道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尤其自己盯准了李世民的位子,自己能做出多大功劳倒是其次,不能有明显破绽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李承乾倒没什么,李治这个腹黑的家伙,可是很会抓漏洞的。

李泰回到了高陵,便把这份书籍交到图书馆,让孔志约把这本书抄印一本。

而孔志约看看这一本插队的书,也只能默默的接过,先把这本书给抄写再说。

毕竟除了这本书籍,还有整整近乎两万卷的书等着他来抄写。

当然,除了他还有虞世南的儿子虞昶,以及图书馆馆长颜勤礼,也都时不时过来抄写。

用李泰的话来说,原本的书籍当然要好好保存,图书馆中开放的书籍,那肯定是手抄本。

否则原版被人翻阅的时候损坏了怎么办。

而这件事情,因为颜勤礼还要带文科,所以就压在了孔志约和虞昶的身上。

当然文科的学生们有空,绝大多数也是非常乐得过来整理这些书籍。

毕竟这种事情对学生们来说是件相当开拓眼界的事情。

世家们典藏的两万多书籍,这样一个文库已经比任何一家世家的文库典藏都要来得多了。

顶多就是这里的知识算不得一个个世家的核心知识,但对底层的百姓来说,这些知识已经是让他们高不可攀了。

而李泰的想法是,这些书籍在学校里面整理了一次,让他们评估一下哪些比较低级适合进行广泛流传的,自己也就用雕版印刷卖点书,也算是让学校想办法创收了。

否则这两万卷书,自己总不肯能全部都来一份雕版,然后都拿出来买吧。

至于活字印刷,只能说在这个时代活字印刷真没有雕版来得好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需要承载的需要时常在变的文章样式。

活字印刷这种东西更多的是给英文这种二十六个字母的表音文字准备的,对华夏来说,在报纸这种东西还没有发明出来前,雕版印刷能一直用到清朝那是有道理的啊!

李泰没打扰他们继续抄写整理着这一卷卷书籍,而且从窦静身上李泰隐约感觉原本拿来忽悠人的火种计划,在以后说不定还有后续。

毕竟著书立说这种事情好像在古代杀伤力很大啊,就算向来清廉的窦静听到了这说法都仿佛换发了第二春,至少那精神劲头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是老人。

李泰甚至怀疑,如果窦静自己都没有写好,说不定会让他的儿子继续的写下去。

在古代这种父死子继的事情实在是太正常了,神话里面的愚公,写史书的司马一家等等。

但对李泰来说,真正问题是他写好发表后,那朝廷中那些老臣会不会觉得自己也满腹经纶,然后写了一本心得体会塞到这里来。

李泰想到这里略带着几分默哀的看了一眼继续在里面奋笔疾书的孔志约与虞昶。

两位加油吧,完成了这两万卷的书籍的整理归纳,怕只是这图书馆工程的起步工作啊!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坦然离开了图书馆,因为李泰相信自己的精神与他们同在。

实际上,此刻学府之中也是相当的繁忙。

毕竟马周抽调了三科的科长开始打理高陵县,所以吕才作为乐科科长打理整个学府,在李泰来时甚至有几分脚不沾地。

李泰看着眼前一幕也没去打扰,只是让他继续干活。

李泰也看出来了,正如马周所说的,吕才真就是那种越乱他反而越能彰显自身能力的特殊人才。

一个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相关的命令,在按照吕才的布置下,很快就出现一种乱中有序的节奏,然后随着一个个职务的微调安排,一件件事情的顺序处理,吕才都把握得相当不错。

农业学府很快便向着当初马周等六部科长在的时候的样子,这种感觉很是奇妙。

看吕才是真能顶住李泰也就没有过多的干涉,毕竟对于学府的规划李泰早做完了,至少在学府真正证明自己前,李泰并不想要对它有过多调整。

而吕才作为战略规划者怎么样李泰不清楚,但作为执行者,绝对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