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技术(2 / 3)

,也要做好安全防护,尽力保护他们不受到核反应堆实验的影响……”

说起这些的时候,宁晨的心里稍稍有些愧疚。

因为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原因,宁晨大概率是无法亲自参加到核反应堆的实验了,就算宁晨想去,盛州大学也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研究核反应堆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轻则有可能核辐射的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

可是,这样的工作却又是必须有人要参与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技术得以发展,最终应用到核动力航母上面。

宁晨也只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保证这些科研人员的安全了。

听完了宁晨有关陆上小型核反应堆的构想,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宁老师,在陆地上进行小型核反应堆的实验,的确是更好的一种方式。只要我们解决了航母核动力装置的问题,核航母的建造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宁晨和其他项目组的成员们,一起制定起了更为详细的计划。

因为宁晨并不能长时间的待在滨城造船厂,宁晨肯定是不会直接负责这两艘航母的建造工作了,而只能承担其中一部分的研究工作。

作为材料学的世界级专家,宁晨将负责有关航母材料的部分研究。

当然,航母材料部分的研究肯定不是宁晨唯一负责的工作,包括航母核装置等等的研究工作,宁晨也是一定要参与的。

虽然宁晨已经完成了这些部分的设计,但在实际的建造工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就像之前宁晨在科研工作中经历过的那些问题一样。

即便宁晨回到盛州,也肯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项目组解决这些问题的。

离开滨城造船厂之前,宁晨决定向项目组分享量子飞跃的部分算力。

“在设计这两艘航母的时候,量子飞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完成数亿个零件的设计。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在这个项目中,量子飞跃能够继续提供它的帮助。”

其实宁晨倒是很愿意无偿的分享量子飞跃的算力,只是因为量子飞跃的运行成本确实太高,这部分的成本还是需要有人来承担的。

滨城造船厂这边,自然对于使用量子飞跃的算力,持十分积极的态度。

只要是能够帮助航母早些完工的举措,大家都是会非常支持的。

更何况,这个项目并不只是滨城造船厂的项目而已,研究资金并不算是什么问题。

……

制定好了后续的各项计划之后,宁晨回到了盛州。

这一次宁晨在滨城待的时间,比自己预期的还是要少一些的,并没有耽误太多学校这边的工作。

回到盛州的

见到宁晨回来,徐洲有些惊讶的说道:

“宁老师,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待到把航母给造出来之后,才会回到盛州大学呢。”

对于宁晨去滨城造船厂的事情,徐洲也是略有耳闻的。

因为宁晨知道,后续徐洲一定是会加入到有关航母材料的研究中的,因此也并没有必要一直对徐洲守口如瓶了。

“徐老师,那倒不至于,我总不至于直接在那边待上几年的时间吧。现在我们需要先研究一下航母钢铁材料的问题,争取能够制造出比之前更加强大的钢铁材料。”

听到宁晨的话,徐洲心里又是一惊。

“不是……宁老师,你昨天不是刚从滨城回盛州吗,现在就已经知道如何加工更出色的钢铁材料了?”

徐洲知道,既然宁晨提起了这个研究课题,肯定不是单纯的只想和自己一起探讨一下,而是一定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案了。

徐洲与宁晨合作了这么多年,对于宁晨的行事习惯也是非常的了解,而这次徐洲的猜测也是完全正确的。

“嗯,我昨天晚上自己想了一下,列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方案,想要先跟徐老师你讨论一下。”

事实上,早在之前研究航空材料的时候,宁晨便得到了一部分有关钢铁材料的研究资料,而这份资料在当时并没有完全的利用。

受限于宁晨当时的能力,宁晨也只是从中得出了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并将其用于到了航空材料的领域上面。

而在昨天晚上,当宁晨再次审视这份资料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

毕竟相比之前,宁晨在材料学上的能力已经成长了太多太多,完全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那些之前无法理解的内容,现在也都能够理解,甚至还能拼凑出一些资料中残缺的内容。

利用这些资料,宁晨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钢铁材料,而这种新型的钢铁材料,是更适用用于航空母舰上面的。

“宁老师,有什么想法你就直说好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