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刺杀(2 / 3)

简行诸天 不想当然 2132 字 1个月前

瓷器的宋来说,他们也只是挣个差价和运费。

自然宋挣的更多了。

如此,这「流言」被有心之人推波助澜,自然又有蠢蠢欲动的意思!

尤其是李元昊又再次重新自称「兀卒」「青天子」以示和宋君辽主是同一个级别后。

环庆路

邠州!

这个对夏最大的榷场,突然闹出大乱子,西夏商户和宋商互殴互杀,好一场大乱!

秘阁学斋这边自然收到有夏军违背当初签订的条约,南移布防,有想要挑衅的态度。

这其中试探的意味不言而喻!

宋廷文臣当政,现在又处于新政变革期,自然不想打仗的,于是要派人「和谈」,这个镇场子的非谢玉莫属。

于是,谢玉得了一个和谈副使的差事。

正使是陆观年的儿子,枢密院副承旨陆南山,这人也是少年进士,文授武职,中进士比谢玉时还年少,排名更高,还更早两届,极有抱负。

只是这个科场前辈要么默寡言的,要么说话阴阳怪气,谢玉觉得他是比陆观年还阴狠的人,有些东西确实会遗传呀!

谢玉看出他是一个潜藏的主战派,不过,朝廷大势他还是懂的,毕竟是进士出身,该不会任由自己的性子出什么乱子的。

七斋也申请的全员出动,一方面是为了暗探任务。

另一方面,七斋斋长赵简其父赵王爷的王府就在邠州,想家了,也想回去看看。

如此,谢玉又成了名义上带队的「暗碟头子」,呀呀的,躲不开了是吧!

谢玉只让七斋斋长万事自己做主,不要烦他就好。

七斋见谢玉怪懂事的,对谢玉印象稍好。

毕竟谢玉现在越来越胖了,不是他们这群热血少年心中英雄的形象。

不管如此,此趟差,谢玉只希望,夏人懂事点,莫为因为赢了辽,就太膨胀了。

果然,自从宋放出「和谈」名单上的名字,尤其是重点标注「谢玉」的后。

夏那边燥热的气氛就小了很多,当然,谢玉所遇到刺杀数量,也陡然而增了。

真是讨厌…。

下次穿越一定要当个老阴鬼,有些表面光、惹人注目的事,万万不能做了。

几次刺杀后,边将元伯鳍带领武威军的禁卒来借谢玉,这刺杀之事才告一个段落。

对于,谢玉元伯鳍是感谢的。

当年在仁宗皇帝的催促下,渭州支援,中夏军围点打援的军计,被夏精锐右厢军伏围!

万余大军险些全军覆没,要不是谢玉使了手段「震慑」夏军,让他们不得不提前撤退,元伯鳍和还活下来六千余将士,肯定是命撒疆场的结局。

这个恩情,元伯鳍是记在心中的。

所以听说谢玉途中遇刺,他也是主动申请军令,亲自带武威军精锐军士来援的!

其实这一路刺杀,谢玉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枢密院知道谢玉会遇刺,可以拍了一支个人战力出色的精锐四人小队负责安保工作。

使重铁锤的大力士尉迟源,使剑的赵甫金、神弓手老顾珣,使刀的李蠡,都是军中一流好手,应付一些敌夏斥候刺杀手段也正合适。

尤其使剑的赵甫金,应该是四人中最强的,只比秘阁五斋的帝江差一线。

这四人虽是奉枢密院所遣,但谢玉能看出这四人和陆南山关系不一般,甚至可能原本就是陆南山的麾下。

由他们四个在,再加上也喜欢「权利」,开口闭口正使,生怕谢玉抢他风头一般,特别有「责任心」的陆南山,根本不用谢玉操心。

谢玉心里想的是赶紧完事,家里的地,该翻了,下季扩大的种地面积和种植品种,产量估算…。

根本没有和这个陆南山抢风头的意思,从头到尾这个陆南山就是在与空气作战!

也是,陆南山「挑衅」了谢玉几次,只觉传言应该是夸大了,光自己冲一个胖子瞎叫什么,人家根本不搭理,没意思,多少安稳点了。

进了邠州城,闻到街上那熟悉的味道,谢玉眼睛一亮。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上心那就是吃了!

「羊肉串,新鲜的羊肉,这味道,一方风土,一方人情,闻起来就很地道!」

可惜以谢玉现在的身份,不适合……。

等等,谢玉突然从车帘子瞄到,两街街道上游走的西夏人…。

果,进入宋使馆区,出现西夏人更多了,他们分别用仇恨又带有惧意的眼神,看向陆南山的车子。

嗯,正使的车子,确实是使团车队中最大最豪华的。

或许在西夏人看来,对他们伤害最大的人,肯定是最强的人,最强的人得做宋使中最豪华的大车,才配的上身份。

只是,他们真的「误会」,而现在替谢玉背锅的正使陆南山,确实感觉压力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