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皇帝(1 / 2)

大商国皇帝隋炎表是先皇的第三个儿子。也是隋原年的堂叔。

早在隋炎表的爹在位之时,就将身边有皇位之争嫌疑的皇子基本是杀的杀,外放的外放。基本上就只留下隋原年的父亲留在朝中任用。

因为隋原年的父亲是诸多皇子中残疾的一个,先天患有失聪症,这是也他能在皇室之争中幸存下来的原因。所以先皇念其身上与自己流着相同的血脉,便封了个应王爵位给他当。

本以为这一脉就此就这么没落下去。谁知应王的儿子却是一点也没有随他。

无论是天资还是外表还是武艺,样样都出类拔萃,站在皇帝一众皇子中,堪堪将众多皇子的光彩掩盖了下去。

隋炎表对于这个应王的存在,一开始也存有猜忌,始终不敢放权在他身上。

无奈自己的几个儿子小的小,大皇子从小就被养废,一点治国安邦的资质都没有,整日就知道流连酒色中,朝中呼声拥戴之人并不多。

所以隋炎表只能在朝中几个亲信中选几个可靠的,将自己的权力放一些在他们身上,为自己卖命。

如今乱世,又多天灾,百姓多艰,不得不将一些权力放给亲信之人。

不然民生多艰,解决不好,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起义或造反。

隋炎表此时看着隋原年,目光中闪过一丝幽光。

作为大商最高高在上的那一位,他的眉眼间经常流露出一种面无表情,谁也不可多信的表情。眼角的一滴红心斑,使得他坐在那最高的位置,不像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倒像是旁观众生的佛。

此刻,他面无表情,脸上看不出半分情绪,坐在后宫皇后寝殿内听着皇后说话。

皇后说什么,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像皇后这样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有建设的话,后宫中的勾心斗角多半是她引起的,她还以为自己不知。

隋炎表连拆穿她的兴趣都没有。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皇帝皇后需在一起用膳的时间,他总是在中午在这里用膳就走。

想起早朝时,众朝臣提起要立太子之事,隋炎表捻了捻眉心。

大皇子是他与皇后所生,嫡子自然是呼声最高。

皇后将大皇自视为未来太子的人选,已经暗示过他很多回。

但他无心立大皇自为太子。

早朝时,拥护大皇子的成一派,有另外人选的成一派。

隋炎表没有表态,但那些老臣的建议他是不好直接推脱的。

隋原年就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大皇子生性醇厚,又乃嫡子,是为太子人选的商家选择。”

这话一出,支持大皇子的人立即附和起来。

不过很快他又道,“而如今百姓多艰,世道沧桑,臣以为立太子一事,还需以国之根本为重。且太后刚薨未满三奶奶,皇上重孝道,当以三年后孝期满后,立太子一事再从长计议。”

经过这么一说,既不否定群臣的附议,又有光面堂皇的借口顶着。

一时之间,朝堂上鸦雀无声,竟无人能找出反驳的理由。

隋炎表当下捋了捋护子,眼中尽是满意之色。

先拖着再说,谁知道三年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局势。

他作为大商一国之君,向来以重孝道得为人所称道,隋原年替他堵住悠悠之口,此刻当真一点毛病也没能挑出。

立太子一事就这么被硬生生拦了下来。

皇后此时却不甘心,好不容易朝堂上才集结那么多人为她儿子获得支持,这一切都是她母族背后势力积极推动的结果,结果却被三言两语的借口就给打发了。

“陛下,皇儿当真是这两年乖了很多,先生布置的功课他都完成得井井有条,连骑马射箭这样的功课,也都一点马虎不得。先生一直夸他与过去当真是判若两人。”

“皇儿也经常对我说,他一直想到百姓中去,希望能体恤多些民情,能在百姓中多为他们做些实事,做个不愧为大商皇室的成员。臣妾当真欣慰。”

“陛下,臣妾前些天还梦到上天女娲娘娘来对臣妾说,大商有福,福在有贤能的君主和子嗣。臣妾请了钦天监的朝国师问过,朝国师说臣妾有幸能耐梦到女娲娘奶给你,此乃大吉之兆。陛下,您说,女娲娘娘托梦,跟臣妾说这些,是预示着什么吉兆呢?”

隋炎表敛了敛心神,并不回答。

皇后只能佯做是倒茶,见皇帝并没有理会自己的暗示,她最终很识相地叉开了别的话题。

“贺兰贵妇过几日便是寿辰,臣妾将请帖已经发了下去。主要都是邀请各大氏族及宗亲里的妇人和小姐们到时聚聚,陛下到时可会参加?”

“不了。”

“陛下前朝事忙,不来的话,臣妾都时替陛下准备点礼物送过去便是。只是贺兰贵妇此次寿宴,臣妾同时请了晋王和应王两家,不知是否妥当?”

“也好,两家最近有些误会,晋